线路三:湖滨记忆
圣塘闸纪念亭→中国人民志愿军雕像→湖边邨建筑群→思鑫坊建筑群、杭州青年运动史馆→湖滨晴雨
01圣塘闸纪念亭

在西湖的东北角,圣塘路的北头,有一座四角小亭,这就是“圣塘闸亭”,圣塘闸亭因闸而建亭。最初在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第一任国王钱镠为消除城内潮水之灾、保一方百姓平安,故在钱塘江边加筑海塘,使西湖成为一处平静的内湖。后世当政者效仿前人,对西湖时常治理修整,山水风光逐渐形成。
02 中国人民志愿军雕像

1954年,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在湖滨树立一座志愿军雕像,以表现杭州人民的满腔爱国之情。志愿军像高2.80米,宽1.60米,它在这里默默站立了60余年,成为该城标志性的雕塑之一。
03湖边邨建筑群
湖边邨建筑群建于上世纪30年代,总建筑面积约1620平方米,是杭州现存较早、规模较大、样式较精美和保存较为完整的新式石库门里弄住宅。2007年,湖边邨建筑群被列入杭州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04思鑫坊建筑群
建于20世纪20年代,为后期石库门里弄建筑的典型代表。建筑群东西两侧里弄入口,均有砖砌拱券门洞,门楣上写有“思鑫坊”几个黑漆大字。每排里弄建筑,都由门户独立又彼此相联的多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不论大小,都是一个式样,用材相同,规格一致,单元入口的石库门门楣上刻有简洁的浮雕花饰。
05杭州青年运动史馆
杭州青年运动史馆隶属于共青团杭州市委,与杭州市团校一套班子两块牌子,馆址位于上城区思鑫坊萱寿里17号。馆内展陈面积1344平方米,配备多功能厅、会议室、宣誓屏等硬件设施及互动问答、感应讲解等智能设备。
线路四:南山生辉
澄庐等建筑群→潘天寿纪念馆→广福里街近代建筑群→勾山樵舍
01澄庐
澄庐位于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一公园内,始建于民国年间,为清末官员、买办商人盛宣怀的第四子、中国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总经理盛恩颐的别墅,后来成为蒋介石来杭州时的行辕,现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02潘天寿纪念馆

潘天寿纪念馆原是潘天寿先生晚年居所,是一幢20世纪40年代的二层青砖老楼,建筑面积331平方米。旧居内有画室、起居室及卧室,均按潘天寿生前工作和生活的原貌陈列。1991年,在原有旧居基础上扩建现代化新馆,具有纪念、陈列、收藏、研究、教育等数种功能。
03广福里街近代建筑群
杭州广福里东起荷花池头,西至南山路。弄内花园别墅原为广东和福建人所建,由此得名。民国十八年(1929),着名土木建筑工程师、福州人叶我淮在广福里3号自己设计、建造别墅,为西式两层楼房,中式庭院,端庄气派,古朴雅致。
04勾山樵舍
在杭州西湖柳浪闻莺公园正门的对面,南山路与河坊路交会处,有一处以石砌高墙为屏障的旧式院落。院内有一小山坡为勾山。勾山又称竹园山,高数十级,上有一井一泉。清代著名学者陈兆仑(字星斋,号勾山)筑宅第于此,并名其屋为“勾山樵舍”。
陈勾山,清雍正年间(1723-1735)进士,官至通政司副使、太仆寺卿,是“桐城派”古文家方苞的入室弟子,著有《清竹山房集》,诗文淳古高雅,在当时颇有名望,有“文章宗匠”之称。
勾山樵舍,不仅因为陈勾山名闻名遐迩,也因为这里曾经养育出一位优秀的女诗人——七言排律长篇叙事诗《再生缘》的作者陈端生。陈端生(字云贞)是陈勾生的孙女,清乾隆十六年(1751)出生于此。她幼年能诗,学识出众,著有《绘影阁诗集》,被称为才女。其代表作《再生缘》是一部影响深广的文学杰作。
来源:杭州党史方志、杭州本地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