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旁,周围分布着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馆(水立方)、中国科技馆、国家会议中心等大型国家级场馆。
1、中国科技馆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北侧,是中国科技馆,它是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科学技术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东临亚运居住区,西濒奥运水系,南依奥运主体育场,北望森林公园,于1958年筹建,建设分为两期工程和新馆工程,分别于1988年9月22日、2000年4月29日、2009年9月16日开放。
中国科学技术馆建筑面积10.2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4万平方米,展教面积4.88万平方米。中国科学技术馆建筑较有特色,整体是一个体量较大的单体正方形,利用若干个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使整个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又像一个"魔方",蕴含着"解锁""探秘"的寓意。新馆设有"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公共空间展示区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等四个特效影院。
2008年5月18日,中国科学技术馆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2017年3月28日,中国科学技术馆被国家旅游局、中国科学院推选为"首批中国十大科技旅游基地"。
2、中国工艺美术馆新馆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西侧,是中国工艺美术馆新馆,地下二层、地上六层,设有互动体验展厅、临时展厅、非遗展陈区、工美展陈区等。

2011年4月,在国家领导人关心、文化部领导重视下,中国工艺美术馆的新馆择地扩建工程开始启动,新馆选址在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南邻"鸟巢",北邻中国科技馆,建筑面积约90000平方米,展馆设有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两大部分。
中国工艺美术馆是国家级专业博物馆,隶属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主要职能是:发掘、整理、研究传统工艺美术技艺;征集、收藏、展示当代中国工艺美术精品。中国工艺美术馆馆藏包含有建国至今的各时期、各门类的工艺美术优秀作品,是宣传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是收藏、展示我国工艺美术珍品的最高艺术殿堂。
国务院于1997年颁布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中规定:"国家征集、收购的珍品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工艺美术馆、博物馆珍藏"。条例明确赋予了中国工艺美术馆作为国家级博物馆,对征集、收藏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所担负的职责。随着中国工艺美术馆新馆建设工作的推进,为丰富扩大馆藏,全面展示中国工艺美术历史和现状,中国工艺美术馆开始了征集馆藏作品的工作。
3、中国历史研究院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南侧,是中国历史研究院,也是国家级、标志性、开放性的新型公益文化设施,其主体建筑为8层。这座古风汉韵的建筑综合体,融入中国元素与国际化特征,与相邻的鸟巢、水立方风格统一,传承了中国传统建筑壮观、大气、空间视觉强烈等特点。

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于2019年1月3日,主要职责是统筹指导全国历史研究工作,整合资源和力量制定新时代中国历史研究规划,组织实施国家重大项目,讲好中国历史、传播中国文化,建设成为全国中国历史综合研究中心、中国历史研究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世界上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历史研究机构,致力于推进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历史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的史学功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
4、鸟巢
国家体育场(鸟巢),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占地20.4万平米 ,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可容纳观众9.1万人。 举行了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田径比赛及足球比赛决赛。奥运会后成为北京市民参与体育活动及享受体育娱乐的大型专业场所,并成为地标性的体育建筑和奥运遗产。
体育场由雅克·赫尔佐格、德梅隆、艾未未以及李兴钢 等设计,由北京城建集团负责施工。体育场的形态如同孕育生命的"巢"和摇篮,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设计者们对这个场馆没有做任何多余的处理,把结构暴露在外,因而自然形成了建筑的外观。
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8年3月完工,总造价22.67亿元 。作为国家标志性建筑,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结构特点十分显著。体育场为特级体育建筑,大型体育场馆。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00年,耐火等级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8度,地下工程防水等级1级。
2014年4月中国当代十大建筑评审委员会从中国1000多座地标建筑中,综合年代、规模、艺术性和影响力四项指标,初评出二十个建筑。最终由此产生十大当代建筑。北京鸟巢--国家体育场为初评入围建筑之一。
2022年2月,成为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闭幕式举办地。

5、水立方
国家游泳中心(National Aquatics center),别名"水立方"、"冰立方",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北京市朝阳区天辰东路11号),始建于2003年12月24日,于2008年1月正式竣工,2020年11月27日,国家游泳中心冬奥会冰壶场馆改造工程通过完工验收,"水立方"变身为"冰立方"。国家游泳中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精品场馆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经典改造场馆,也是唯一一座由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捐资建设的奥运场馆。
国家游泳中心总建筑面积65000-80000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的建筑面积不少于15000平方米,长宽高分别为177米×177米×30米。场馆外观如同一个冰晶状的立方体,造型简洁现代。场馆内部是一个六层楼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馆内设施主要包括比赛大厅、热身池,多功能大厅以及大型嬉水乐园。"冰立方"冰上运动中心位于国家游泳中心南广场地下空间,整体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由一块1830平方米的标准冰场和一块由四条45米×5米的标准冰壶场地及配套服务设施组成。
国家游泳中心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集游泳、运动、健身、休闲于一体的中心,将成为北京市民的水上娱乐中心。国家游泳中心利用南广场地下空间建立了2块冰面,一块为标准冰场、另一块为冰壶场地,将作为奥林匹克中心区冰壶项目体验基地,为大众提供开放的平台,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提供助力。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称赞,"冰立方"是奥运场馆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6、国家会议中心
国家会议中心位于鸟巢和水立方之北,是一座八层楼、近400米的长形建筑。2008年奥运会期间,由击剑馆、国际广播中心组成。
主新闻中心(MPC)是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进驻的工作区,共有1000多个记者工作席位及硬件配套设施。国际广播中心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是奥运会历史上最大的国际广播中心,来自全世界16000名广播记者都在此工作。
奥运之后,国家会议中心经过一年多的改造投入经营,已走过七年历程,创造了无数辉煌,这座曾经的奥运场馆正以骄人的成绩,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快速成长的会展业第一品牌。大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议、展览项目陆续在国家会议中心成功举办,让这个中国会议业的旗舰场馆向世界展示了其多平台、复合型、高质量的强大综合实力,创造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14年11月5日-10日,来自21个经济体以及这 21个经济体以外的17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高级官员和工商界人士相继出席APEC会议周。国家会议中心作为本次APEC会议的"主力场馆"承担着为期7天的领导人会议周中6天的接待任务,为210场规模不等的会议和活动、165场餐饮和约9.1万人次提供了专业、细致、高效的会议服务。国家会议中心再次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国家会议中心借此成为一个重大外事国务活动的接待场所,也变成了世界级的会展品牌。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冰上项目场馆,国家会议中心的改造工程于2021年初开工。

(资料内容整理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