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鹳山东麓,坐西朝东,临富春江,由松筠别墅、双烈亭及血衣冢三部分组成。
松筠别墅在双烈园北侧,建于二十年代初,砖木结构,穿半式三开间楼房。民国初年,黎元洪任临时大总统时,曾因郁门戴氏和陆氏婆媳两代守寡,亲笔题词赐以“节比松筠”匾额。郁华(曼陀)遂将这为母养老小筑命名为“松筠别墅”。该屋也为郁华“藏书楼”。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富阳,郁母陆氏因不愿做亡国奴,绝食殉难。1952年,郁华烈士的夫人陈碧岑将该屋捐献给国家。于1985年修复后,辟为双郁烈士史料陈列室。
双烈亭,南距松筠别墅约二十米,系砖木结构的五角攒尖亭,造型古雅别致,1979年修建。东、南、北三面建有围廊,西面粉墙嵌有碑石二块,上刻双烈半身单线图像,由叶浅予构图;下刻小传,由黄苗子书写。亭中立有诗碑,上刻郭沫若绝句一首。亭柱配有赵朴初、俞平伯书写的楹联两副。茅盾于1980年为该亭题词为“双松挺秀”。
血衣冢,初建于1947年,“文革”时被毁,重建于1996年,原富阳人民安葬郁华烈士血衣之处。墓前有花岗岩石碑一方,高1.4米,宽0.6米,横额“郁曼陀烈士血衣冢”,系黄苗子题写。墓志铭由郭沫若撰文,马叙伦书写。
郁华(1884—1939),字曼陀,16岁应童子试,府、道均列榜首,补博士弟子员。22岁考取浙江省首批官费留学生,就读日本早稻田大学师范科,继入法政大学专修法律。学成归国,历任京师高等审判厅、大理院推事,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刑庭庭长,东吴、法政大学教授等职。抗日战争爆发,上海租界沦为孤岛,郁华刚正不阿,严惩民族败类,营救爱国志士。1939年11月23日遭日伪军特务暗杀于上海寓所门前,1952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其为革命烈士。